老鼠喜欢偷东西,也善于藏东西,人们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将其称为“藏神”,藏福、禄、寿、喜,储吉、祥、瑞、琪,甚至天地大运中偷些许惠及人间的小利。
这件清代透雕鼠抱荔枝青玉饰件(图片左上方第一件)整体形状为一颗圆润饱满的大荔枝,内部透雕出一串硕果累累的小荔枝,左右两侧各攀一小鼠,竖耳仰鼻,仿佛循着香气而来。在传统纹饰中,鼠与荔枝在一起一般寓意“多吉多利”。
图片右上方两件清代圆雕小松鼠。在中国文化中,“松”代表“长寿”, “鼠”代表“丰收”, 松鼠形制的配饰有“人寿年丰”的吉祥寓意。
这些都是以松鼠为主角的画作。
鼠在古印度地区是“聚宝招财”的象征,因此佛教中有一种类鼠的神兽被称作“吐宝鼠”,在藏传佛教造像或唐卡中被表现为外形似鼠、口吐宝珠的形象,也有说法是这种“吐宝鼠”不管吃什么,都会化作宝珠再吐出来,象征着财富。中间的图片就是内蒙古地区绘有吐宝鼠形象的储物柜和招财箱。
图片右下角的二天王横幅挂旗中,左边的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也称多闻天王。他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与财宝神。吐宝鼠就是他手持之物。在后世的小说中,毗沙门天王渐渐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托塔李天王”,在小说《西游记》中,托塔李天王还收了一只老鼠精为养女,也体现了这种演变的痕迹。
这些是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形象,分别是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大家几乎在每座寺庙的入口处都可以看见他们。
上方的图片中,为大家展示的也是佛教中吐宝鼠的艺术形象。
相信很多朋友小时候都听过“老鼠娶亲”或“老鼠嫁女”的童话故事。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二期间,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鼠婚”的民间习俗。人们用“出嫁”寓意“送走”,表达了驱鼠禳灾、祛灾纳吉的朴素愿望和吉祥寓意。
这些是各地以“老鼠娶亲”或“老鼠嫁女”为主题的年画。
除了“老鼠娶亲”,民间还流传着“老鼠招婿”的故事。
说从前有一只老鼠想要为女儿招女婿。它想到太阳光照环宇,可做个好女婿,于是等到早晨太阳出来时,便对太阳说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太阳说,云彩经常遮住我,我不如云彩,你还是把女儿嫁给云彩吧。听了太阳的话,老鼠便想招云彩为婿。可是云彩回答说,我不行,一阵风就会把我吹跑,你去找风做女婿吧。老鼠又去找风,可风回答说,土墙可以阻挡我。接着老鼠又去找土墙,土墙回答说我常受老鼠挖洞之苦,不能从命。老鼠一想,看来还是我们老鼠最厉害!不对!我们老鼠最怕猫,那还是猫最厉害。于是老鼠就浩浩荡荡地把女儿嫁给猫,结果一家子全被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有时候并不是最合适的,凡事不要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最后一个部分:鼠来乐。
鼠机敏狡黠、活泼灵动,成为许多古今戏曲、小说的灵感源泉,根据其特征创作出的拟人化的形象不胜枚举,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中的义士“五鼠”,昆曲《十五贯》中的贼凶“娄阿鼠”,以及《聊斋志异》中的鼠女阿纤,《西游记》中的老鼠精“地涌夫人”等。
彩绘“十五贯·访鼠”瓷塑,取材自当时的《十五贯》昆曲剧照。《十五贯》是清初戏曲作家朱㿥(hú)的传奇作品,写熊氏兄弟两人,弟弟因拾得鼠洞中的金环与十五贯钱而被诬陷与邻居媳妇通奸并谋杀其夫。在外地帮工的哥哥带着雇主赠予的十五贯钱赶去营救,途中救下离家出走的赌徒尤葫芦之继女,却不料尤葫芦已被地痞娄阿鼠杀人越货,盗走十五贯钱财,他竟被误认作凶手。兄弟二人皆因“鼠”蒙冤,幸得苏州知府多方微服查证,才真相大白。瓷塑表现了苏州知府况钟乔装为测字先生,引娄阿鼠露出马脚的情节。其制作细腻精致、色彩莹润,衣纹手指等细节无不考究,尤其将人物的动作表情刻化得入木三分——一个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一个贼头鼠脑,惊惶忐忑。
河北武强的戏曲故事年画以褒忠贬奸、惩恶扬善为目的,具有色彩强烈,注重人物表情的刻化的特点。《三侠五义》是晚清评书艺人石玉昆根据明代《龙图公案》改编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后被近代学者俞樾改为《七侠五义》。此组年画一共刻化了十出剧情,约在原书第二十至三十一回,表现了展昭因协助包拯屡破奇案而被封为“御猫”的故事,此后便引发了“五鼠闹东京”的情节。《三侠五义》中的“五鼠”侠士在明代小说中是五只“鼠精”,他们能变化众生之相,使人真假不分,为祸作乱。而“御猫”则是包拯从西域请来的“玉猫”,能立辨人鼠。胡适先生曾十分肯定作者的这一改编,认为其删去邪说之事,改出正大之文,使神话变成了人话,志怪之书变成了侠义之书。其中“御猫”展昭、“锦毛鼠”白玉堂等形象深入人心。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小老鼠上灯台”的歌谣,活泼幽默,广为传唱。
朋友们,《灵鼠迎新》专题展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观看和聆听,祝您生活愉快!
以上讲解由陈独秀旧居陈列馆讲解员程津为您讲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